古罗马可以说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罗马帝国于公元前27年由屋大维建立,他与克劳狄乌家族联姻,诞生了罗马帝国第一个世袭王朝——朱里亚·克劳狄王朝,这个王朝一共有5个皇帝先后掌权。在这个时期,罗马帝国政权的发展趋势是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逐步建立官僚体系,巩固以皇帝为代表的罗马大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尼禄皇帝是罗马帝国的第五位皇帝,也是克劳狄王朝最后一位皇帝。
尼禄(公元37年12月15日-公元68年6月9日),全名(超长名字预警!):尼禄·克劳狄乌斯·恺撒·奥古斯都·日耳曼尼库斯(拉丁语:Nero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原名路奇乌斯·多米提乌斯·阿赫诺巴尔布斯或尼禄·克劳狄乌斯·恺撒·德鲁苏斯·日耳曼尼库斯(Lucius Domitius Ahenobarbus或Nero Claudius Caesar Drusus Germanicus)。
尼禄的母亲——小阿格里皮那(15年11月7日-59年3月),全名尤利亚·维普桑尼亚·阿格里皮娜(Julia Vipsania Agrippina)。她是罗马皇后,也是尼禄皇帝的母亲。她是罗马帝国早期的著名女性人物。在《恶女》这本书里,作者认为她是古代的女性连环杀手,称其为“毒后”。
在人们的印象中,这对母子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对权力的痴迷,铲除异己的手段残忍,个人生活没法看——这简直就像是网络小说中穷凶极恶的“大反派”!然而,历史中的他们,真的是这样吗?
网络小说:romanzo online
爱情小说:romanzo rosa
侦探小说:romanzo giallo
个人传记:biografia
自传:autobiografia
今天,咱们就聊一聊这对母子。
一、“毒后”竟是独立“新女性”?
一直以来,尼禄皇帝的母亲小阿格里皮那,被认为是一个沉迷权利、狠毒淫乱的女人。在不少网络媒体或者书籍中看到有关她故事大多是讲她如何工于心计、使用毒药谋杀亲夫,为了让儿子继承王位对拦路的前皇后设计谋害,最后还谋杀老皇帝……
然而,这些看上去特别戏剧性的情节似乎与历史记录中的她并不是那么符合。
小阿格里皮那一生经历了4代罗马皇帝的统治,并且深深卷入其中:提比略执政时她的母亲和几个兄弟被提比略迫害杀死,她亲哥哥继位后几乎得罪了当时罗马的各个阶层,最后被刺杀。
终于,在克劳狄执政时期,这个不甘于依附男人而活的女人得以施展拳脚。成为皇后的她并没有利用自己身为帝后的私人关系和女性影响凌驾于丈夫。她独自行动,并在公共场合与克劳狄皇帝一起作为裁决国事的平等伴侣。她甚至在出生地建立了一个城镇,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Colonia Claudia Ara Agrippinensium。这个城镇,也就今天的科隆市。
儿子尼禄初登皇位,成为太后的她请来哲学家塞涅卡做尼禄的老师,让正人君子布鲁斯辅佐尼禄。对克劳狄留下的儿子布列塔尼库斯,小阿格里皮娜也是做的有理有面——当然,这也是为了牵制尼禄。
在当时的罗马律法中,女性是被视为“未成年人”要由男性进行监护的。她们被禁止出任权力职位和职务,也没有正式进入公共生活的机会。但很显然,小阿格里皮那并没有遵守这些。对于围绕在身边的那些男人们,她对有用之人加以利用,无用的人则将他们无视。她的这些行为着实把罗马男性精英们给吓到了。
从这些这方面就能看出,这个女人绝不是一个庸碌之辈,对治国和选贤任人都不输执政的帝王。更何况,一位经历4朝更替成功活下来还能做到皇太后的女人,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成就。
以当代的眼光看,她在当时是一位思想比较“前卫”有独立自主意识的女性,她积极参与公共活动,并且辅佐少年皇帝稳固帝位。尽管她意识到在当时那个男权世界中,身为女性去做事情的种种局限,但她从未放弃过抗争,并实际上与两代皇帝共同治理罗马帝国十多年之久。这位传奇的帝国皇后值得在历史中留下她的名字。
二、“暴君”尼禄竟然替老百姓说话?
我们对尼禄皇帝的印象是这样的:他非常残忍,为了稳坐皇位,下毒杀死了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为了给自己建园子烧了罗马城栽赃给当时的基督徒;丧良心杀亲妈、他为了新欢把结发妻子流放然后还杀了她;他的个人生活简直混乱,甚至娶了一个男孩子当“新娘”;正因为他的暴政导致克劳狄王朝的毁灭。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尼禄真的如此一无是处吗?
一无是处:Niente di buono.
没关系:(Non) fa niente.
别害怕!:Niente paura!
在一些研究古罗马历史及欧洲历史的学者眼中,这位古罗马皇帝并非如此不堪,甚至,他的一些治国理念还是把当时的罗马帝国推向了繁荣。
要说他早期的政绩还是很不错的。他努力和元老院的长老贵族首领们搞好关系,获得他们的支持,为他日后推行新政做好了铺垫。他推行的很多政策都是偏向百姓的民生福祉:
尼禄刚刚登基就给每位罗马城的市民发放400塞斯退斯铜币的犒赏。此后还每天随机给群众发放各式各样的礼物,除粮食、衣服和牲畜外,甚至包括金银珠宝和房产。
他取消包税人的苛捐与奴隶拍卖税;改革司法程序,出钱豁免了法院旁听坐席的费用,以便群众更好的参与司法审判。他让控辩双方轮流辩论,避免咄咄逼人的一方靠口舌获得绝对优势。在征求陪审团意见时,也要求以书面方式呈递并避免公开讨论,保障每个人的意见不受他人观点影响。
他还有一个很有创意的“发明”,用来防止遗嘱造假:他规定遗嘱要打孔并用线三次穿过进行密封。同时在交给见证人签字以及给抄写员抄写时,故意在头两页留白。当他们抄写完并签字后,再写上受赠人姓名,以避免他人对遗嘱做手脚。
他犒赏军队,出资替老兵殖民城建造巨大港口,并给首都居民建造浴场和体育场。
他曾下令把告密人的赏金压缩到25%,以便遏制无休止的揭发风气。在举办角斗比赛时要求不得死人,即便上场选手包括某些本该被勒令阵亡的罪犯。他还授予过许多希腊城市自治权,并且禁止追查和那些写诗攻击讽刺他的人。对于当面攻击他的人也不过是驱逐了事——这气度也是可以的。
这么看下来,在位早期的尼禄皇帝,怎么看都跟“暴君”不沾边呀!
有历史学家认为,之所以后人都认为尼禄皇帝是一个“暴君”,或多或少跟他执政时迫害基督徒有关。

罗马大火可能真的不是尼禄放的,但他是真的把这事归咎到基督徒身上,并且进行了大规模的迫害。这梁子算是结下了。你想,活下来的基督徒能说他好嘛!他们写这段历史肯定是咬着后槽牙,怎么残暴怎么写啊。
给兄弟下毒这事,历史学家也很小心,他们说:没证据!
人的确是死了,但是不是尼禄下毒,真的没有证据啊!没证据靠猜,然后就传开了,然后地球人都知道了——不带这样的!
但是,把结发妻子流放——这个事还真没冤枉他。
尼禄最没得洗的,应该就是杀死自己母亲这事了。
话说尼禄皇帝小小年纪就被母亲推上皇位,那时候他还是听话的,甚至让母亲“垂帘听政”。他的老师和一班衷心大臣倾力辅佐,尼禄早期表现得还算不错。
不过,随着尼禄逐渐长大,他开始想要更多的自主权利。可权利欲望过强的母亲怎么能轻易放手这得来不易的权利呢?母亲对他执政的干涉让这个年轻皇帝逐渐反感。先是,他不让母亲继续“垂帘听政”,接着,他将母亲的密友(也是她朝中的亲信)设计流放。在一些重大国事中,他故意不让母亲参与。
小阿格里皮那大概是感觉到了危机,曾想要向儿子示好,但尼禄铁了心要独揽大权,正一门心思想法除掉这个总想跟他分享皇权的母亲呢!尼禄皇帝为了杀死小阿格里皮那也是用了很多阴谋诡计,一度想淹死她,但没成功。
危机:crisi
紧要的:critico
讨好(动词):ingraziarsi
最后,尼禄以行刺谋杀皇帝之名处死了母亲派来请安的奴隶,拿着这个借口派兵去母亲的住地杀死了她。
三、末代皇帝,一声叹息
随着母亲的去世,尼禄似乎彻底释放了压抑在心底的黑暗一面。他逐渐地从之前体恤爱民的“贤主明君”滑向了沉迷酒色玩乐的“昏君”,人设崩塌,把之前的努力成果都给作没了。
这个曾经爱民勤政、多才多艺的少年皇帝,最终没能撑起克劳狄王朝的天,反而成为后人口中葬送帝国的“末代暴君”。
尼禄与小阿格里皮那这对母子,一直以来多以反派角色的面孔出现在人们的讨论中。但在历史长河中,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所作所为,还有那些关于他们的各种“传闻”的真假,或许只有当事人自己才最清晰明了吧。(蓊郁)
运用到生活中说出地道意大利语:
例句1
我正在读米歇尔-奥巴马的自传。
Sto leggendo l'autobiografia di Michelle Obama.
例句2
我丢了展览票...没关系,我再买一张。
Ho perso il biglietto della mostra... Fa niente, ne comprerò un altro.
例句3
经济危机很快就会过去。
La crisi economica passerà presto.